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征免税规定(附英文)(已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6:59:58  浏览:988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征免税规定(附英文)(已废止)

海关总署 财政部 对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关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征免税规定(附英文)

1984年1月31日,海关总署、财政部、对外经贸部

第一条 为了鼓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来中国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向国家需要优先发展的行业投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应持凭经国务院各部、委或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以及经批准执行的合作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下同),向所在地或分管地海关(以下简称主管海关)登记备案。
第三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货物进出口时,应持凭经主管海关登记、签印的合同,并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向进、出口地海关申报。属于国家规定需申领进(出)口许可证的货物,还应向海关递交进(出)口许可证,由海关查验。
第四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批准的合同作为外商投资或追加投资进口的物资,按照以下规定征免税:
(一)中外合作为开采海洋石油进口直接用于勘探、开发作业的机器、设备、备件和材料,以及为制造开采作业用的机器、设备所需进口的零部件和材料,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中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进出口货物征免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予以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二)凡属能源开发,铁路、公路、港口的基本建设,工业,农业,林业,牧业,养殖业,深海渔业捕捞,科学研究,教育以及医疗卫生方面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进口先进的、国内不能供应的机器设备以及建厂(场)和安装、加固机器设备所需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三)中外合作建造的旅游旅馆进口的建筑材料、建馆的附属设备、作为建筑工程一部分的室内电器设备和其他必需用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吸收侨资、外资建设旅游旅馆进口物资征免税的规定》免征或减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四)中外合作经营的商业、饮食业、照相业和其他服务业、维修中心、职业培训、客货汽车运输、近海渔业捕捞以及其他行业进口的货物,应照章征收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五)对于外商投资进口的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非生产性交通工具,以及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物品,除符合《关于吸收侨资、外资建设旅游旅馆进口物资征免税的规定》予以减免税的以外,均应照章征收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
第五条 第四条中(一)、(二)、(三)款规定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准予免税或减税进口的机器设备和其他物资,应于进口前向主管海关办理减、免税申请手续,由主管海关核发减免税证明,进口地海关凭证明予以减、免税。
第六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专为加工外销产品而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辅料和包装物料(以下简称进口料、件),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副次品和因其他原因不能出口留在国内部分应照章征税,其管理办法统一按海关对进料加工以及保税工厂的管理规定办理。
第七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经批准进口供加工内销产品的料、件,应在进口时照章征税。
第八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出口应征收出口关税的商品,应照章缴纳出口关税。
第九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减、免税进口的货物,不得擅自出售或转让。如需出售或转让,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按规定向主管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十条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如有违反本规定的情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 本规定从一九八四年二月一日起实施。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and theLevying and Exemption of Duties on Imports and Exports for Chinese-F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Promulgated on Jan. 31, 1984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Customs,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and Trade, effective as of Feb. 1, 1984)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and the
Levying and Exemption of Duties on Imports and Exports for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Promulgated on Jan. 31, 1984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effective as of Feb. 1, 1984)
Article 1
The regulations hereunder are formulated with a view to encouraging
foreign companie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entities or individuals
to establish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and to
introduc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to investing in the
national priority sector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Article 2
The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shall register with the
local Customs or the Customs in charge of goods imported by Chinese-
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in inland territor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Customs in charge) by presenting the certificate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ies or Commissions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or approved by
the Departments in charge in the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or autonomous
regions, and the concerned business licenses issu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the contracts (or agreements)
concluded by two parties and approved by the authorities.
Article 3
The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shall declare imports and exports to the
Customs at places of importation or exportation by presenting the contract
registered and sealed by the Customs in charge and Import (Export)
Application. For the goods the import (or export) licenses are required in
accordance with State Stipulations, the import (or export) licenses shall
be presented to the Customs for verification.
Article 4
The goods imported by the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as foreign investment
or addi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pproved contracts, shall be
levied or exempt from du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stipulations:
(1) The machinery, equipment, spare parts and materials imported for
direct use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and parts,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as necessary imports for manufactur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petroleum shall be exempt from the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in
accordance with .Rules Concerning the Levy and Exemption of the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on Imports and
Exports for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xploitation of Offshore
Petroleum/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2) The advance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hich China cannot supply, and
materials as requi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n the factory site and for the
installa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mported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s for those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development,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highway and harbour, and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quiculture, deep-sea fis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shall be exempt from
the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3) The import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uxiliary equipment, indoor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other necessities which are as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tourist hotels built by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shall be free from the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or levied reduced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and Exemption of Dut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Hotels Using Overseas Chines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4) The goods imported by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for
commerce, catering, photographing and other service trades, and service
centers, occupational training, passenger-cargo transportation, offshore
fishing and other trades, shall be levied the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5) The articles for daily use, items for office use, means of transport
for non-productive use and the state- restricted imports as foreign
investment, shall be levied the Customs duties an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except for those in 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Levy and Exemption of Dut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Hotels Using Overseas Chines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rticle 5
Before importation of goods, the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shall apply to the Customs in charge for the reduction or
exemption of duties on those machinery, equipment and other materials as
referred to in Article 4. (1), (2) and (3). And the reduction and
exemption of duties may be granted by the Customs at the place of
importation based on the certificates issued by the Customs in charge.
Article 6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packaging materials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imported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used for
inward processing shall be exempt from Customs duties an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nsolidated Tax. The by-products and products which cannot be
exported due to certain reasons shall be levied dutie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Th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shall be taken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inward processing and the bonded factories.
Article 7
The imported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approved for processing of products
for domestic sale shall be levied dutie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Article 8
The dutiable goods exported by Chinese-foreign 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s
shall be levied the export duties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Article 9
The imported goods with the reduction or exemption of duties shall not be
resold or assigned to others. When any resale or assignment is required,
the approval shall be grant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ities, and duties
shall be pursued by the Customs in charg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Article 10
Breaching of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 dealt with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al Custom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11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go into effect on Feb. 1, 19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玉树藏族自治州藏医药管理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玉树藏族自治州藏医药管理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5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995年9月22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发展藏医药事业,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玉树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州发展藏医药事业,要贯彻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的方针。藏医药工作要坚持以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服务。
第三条 自治州藏医药工作,由州、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州、县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备专(兼)职藏医药管理人员。
第四条 自治州要把州、县、乡、村藏医医疗网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藏医医疗机构。
州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藏医院,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根据条件设立藏医院或藏医科,乡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应配备藏医人员。
第五条 州、县藏医院要突出藏医特色,提倡藏西医结合,加强医院建设,促进医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六条 寺院的、民间的个体藏医行医者,须具备有关部门规定的行医条件,经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取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行医。
第七条 自治州要加强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藏医队伍。
自治州有计划地选派有藏医基础并立志藏医事业的年轻人到藏医医疗、科研机构或藏医院校学习深造。州民族卫校应根据实际需要,举办定向藏医专业班或乡村藏医培训班。优秀藏医可采取师带徒方式培养藏医人员。经劳动人事部门批准,州、县藏医院可以从民间藏医中择优聘用藏医
药专业人员。
未经州、县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动藏医专业人员从事其它工作。
第八条 自治州设立藏医药研究机构,开展藏医药科学研究和藏医药学遗产的发掘、抢救、收集、整理、著书、出版工作。
藏医药研究成果可依法申请专利。
第九条 藏药材资源属国家所有。州、县、乡人民政府要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植物、动物、矿物类藏药材资源,严禁乱采、滥捕、滥挖,提倡和支持发展藏药材的种植和养殖业。
对知母、贝母、羌活、秦艽、黄芪、獐牙菜、冬虫草等药材要按季节、有计划地合理采集。
第十条 州、县医药经营部门要设立藏药材收购供应专柜,对需从外地购置的藏药材应有计划地组织进货,保障供应。

自治州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建立藏药材交易市场,并依法实行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经营藏药材和藏成药,严禁假冒伪劣药材、药品上市。
第十一条 自治州藏药制药中心是生产藏成药的主要基地。要利用本地药材资源,采取传统制药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研制具有独特疗效的药品,满足医疗需要。
加工制作藏成药须取得省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制剂许可证》。
藏成药由州药品检验所负责鉴定。
藏成药由制药单位拟定价格并报物价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州、县人民政府要逐步增加对藏医药事业的投入,改善藏医医疗条件,增加医疗周转金,保障正常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医疗经费投向、效益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审计和检查。
国家拨付的各项藏医药专款和补助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准截留和挪用。
州、县人民政府应设立藏医药发展基金,并积极引进外资,扶助藏医药事业。
乡卫生院的周转金用于藏医药的开支不得少于30%。
第十三条 州、县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民间藏医的服务表现、医疗技术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对达到标准的,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第十四条 对在发展藏医药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州、县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 对无证行医、制剂、经营藏药材和藏成药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工商行政部门责令其停业,没收全部药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对生产、出售、使用假藏药材、藏成药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没收假药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该批假药冒充正品价格的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生产、销售、使用劣藏药材、藏成药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没收劣药和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该批劣药相当正品价格的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乱采滥挖药材,造成资源严重破坏和浪费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部门责令其停止作业,并处以500元-1000元的罚款。
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哄骗群众的假医巫师,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由作出处罚
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1995年9月22日

甘肃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65号





  《甘肃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月14日省人民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徐守盛
                     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甘肃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测绘成果的管理,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测绘成果的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测绘成果的汇交、保管、利用、销毁和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审核与公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测绘成果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

  基础测绘成果包括:

  (一)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下进行的天文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等所获取的数据、图件;

  (二)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所获取的数据、影像资料,遥感卫星和其他飞行器对地观测所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

  (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及其数字化产品;

  (四)对城镇及独立分布的大型工厂、矿山所进行的控制测量、地形测绘数据、图件;

  (五)省内普通地图集、基本地理挂图等;

  (六)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等。

  非基础测绘成果包括:工程测绘、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导航电子地图等。工程测绘项目中所形成的属于基础测绘内容的成果,应按基础测绘规定划分和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成果的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测绘成果管理工作。

  第五条 测绘成果实行分级汇交制度。

  省级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市州及县级财政投资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承担测绘项目的单位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使用其他资金完成的测绘项目,由测绘项目出资人向测绘项目所在地的市州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

  测绘成果属于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汇交副本;属于非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汇交目录。副本和目录应当在测绘项目验收之日起三个月内汇交。副本和目录实行无偿汇交制度。

  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测绘成果目录报送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编制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国外组织或者个人与国内有关部门或单位合资、合作在本省内从事测绘活动所产生的测绘成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由省、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测绘成果保管单位负责接收、搜集、整理、储存和保管,不得损毁和丢失。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建立基础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存放制度。

  第八条 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实行使用许可制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使用的,应当具备明确、合法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

  省外单位需要使用本省行政区域内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提交所在地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九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基础测绘成果使用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提供使用的决定。能当场审查作出决定的,应即时审批。不准予提供使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准予使用基础测绘成果的,应与申请人签订使用协议。基础测绘成果的保密要求、著作权、准予使用的范围和方式等应当在协议中明确。

  第十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批准立项的部门应当书面征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避免重复测绘。

  第十一条 基础测绘成果只限于获得许可的法人单位内部使用。未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复制、编辑、出版、转让、转借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使用。确需复制的,必须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复制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按原密级管理。

  利用基础测绘成果编辑出版地图、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经营性产品,应当标注测绘成果的所有权。测绘成果公开出版发行的,依照新闻出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并及时更新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向社会提供服务,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三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公众版测绘产品的保障,鼓励公众版测绘成果的开发利用。
使用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形成的相关产品,按照原密级管理。确需使用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开发生产公开测绘产品的,必须先进行脱密处理,并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发。

  第十四条 基础测绘成果和财政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使用。

  除前款规定外,测绘成果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用者要求对测绘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扩展服务的,按工作量承担测绘费用。具体办法和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基础测绘成果收费上缴同级财政。基础测绘成果管理费用和公益性服务费用由同级财政列入年度预算。

  第十五条 储存、使用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第十六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行政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与有关部门会商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或授权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第十七条 省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包括:

  (一)需报国家公布的地理信息数据;

  (二)省内地势、地貌分区位置、重要特征点;

  (三)其他重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的位置、高程、面积、长度等。

  第十八条 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在省内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建议的,应当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以下材料:

  (一)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申请;

  (二)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技术文件;

  (三)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